台灣恩慈員工上下齊心 朝企業永續發展目標前進

工業製造/能源類 2024-01-12

近年來台商不斷回流,工廠用地取得日益困難,工業用電、用水漸增,再加上台灣2/3以上屬於山區、雨季分布不均,讓台灣名列於全世界前 20 名缺水的國家,且台灣工業發達,水資源更顯珍貴。政府除將積極增闢水源外,全面推動節約用水措施及回收再利用至為重要。台灣以工業立國,而工業廢水來源及水質較為複雜,水回收再利用較低且多於清潔及次級用途等。台灣恩慈致力於水資源循環再利用,除了協助客戶資源循環再利用外,公司也積極進行節能減碳的多項措施,2012年取得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,2021年嘉義廠榮獲美國LEED金級綠建築認證,2022年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。


善盡社會責任,重視員工福利


台灣恩慈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西元2000年,公司營運總部位於台北市北投區,製造工廠位於嘉義縣大林鎮,主要產品為一般濾芯、絕對過濾濾芯、濾材、過濾機、過濾外圍產品、其他過濾產品。產品銷售歐美日等70餘國,客戶群遍及各種產業。目前已取得30多項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德國、中國等多國專利。

 

從2015年起,在台灣每銷售1支濾心,就提撥1元用於偏鄉弱勢兒童,2021年起,每外銷1支濾心,就提撥1元用於無國界醫生,並在2022年援助烏克蘭─曙光計劃,募集350萬台幣捐贈給烏克蘭,此外,對於員工福利也是照顧有加,除了每年提供出國旅遊補助外,亦經常舉辦員工活動、提供員工美味伙食與多項社團活動。

 

環保節能 永續共好

 

台灣恩慈在2000年成立,成立之初就以永續環保為宗旨,更設定2050年淨零碳排為目標,除了提升員工環保節能概念外,亦規劃多項節能改善措施。首先,恩慈特別重視產品品質與環境標準,因此分別通過了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/ 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等認證,同時,在規劃嘉義新工廠時,為了能環境永續、減碳愛地球,董事長潘明志更不計成本決心導入工廠綠建築設計,嘉義新廠在2021年更榮獲美國LEED金級綠建築認證,這在國內中小企業實屬難能可貴的榮耀。

 

除了透過綠建築設計幫公司省水省電省能外,公司也開始導入一些節能設計,並取得相當成效,包含Low-E 玻璃、1級能效標章的高效率冰水主機、節能IE3馬達(相較於IE1馬達,可節能約7%的電力使用量)、採用節能LED照明燈管、設置共乘及綠能車位、腳踏車停車區、雨水回收系統、全廠採用TOTO省水衛浴設備使節水達45%、冷卻水塔採用低逸散型、使用含回收成分與本地建材達22.43%,使整體節能優於一般建築節能達26.7%,廠區並廣泛種植原生植物,除了可以水土保持外,還可以綠化環境及吸收二氧化碳(固碳)。


圖1、台灣恩慈之綠建築-美國LEED標章金級認證

 

在節能減碳方面,台灣恩慈不只蓋了一座典範之綠建築,還持續不斷導入節能設備之改善,包含利用高低壓分流改善空壓機使用效率、設置智慧節能開關、善用離峰用電時間進行充電、中午休息時間電腦設定休眠模式,以及推動製程/服務過程之資源循環再利用,例如:變更包材材質,使回收箱由紙箱變更為瓦楞箱,藉此增加耐用度以及回收再使用率;利用回頭車將出貨至客戶端之紙箱載回工廠端重複使用;將濾芯/濾袋製作產生的PP/PE下腳料,與再利用廠洽談合作進行回收再製;此外,台灣恩慈也採用以租代買模式,提高印表機、公務車的循環使用率,車輛部分採用油電混合車輛,提升每公升汽油行駛效率、降低運輸過程的碳排放量。

 

公司可參考的減碳作為:

董事長個性領導 恩慈積極扮演 ESG 急先鋒


台灣恩慈潘明志董事長,為人豪爽、親切,主動提升員工福利,不僅薪資福利在產業界具有競爭力,各項福利也優於勞基法,是名符其實的幸福企業。此外,潘董事長對於淨零碳排、社會責任、公司治理也非常重視,總是優先支持投資在節能減碳設備上;對弱勢團體的援助也不遺餘力;公司的營運績效也是節節攀升,是中小企業落實ESG永續經營的楷模。潘董事長在經營企業有一套管理哲學,雖是業務出身,但很重視品質與研發;雖多數時間在台北辦公室,但嘉義廠的管理、生產與運作皆井然有序;公司雖然是製造工廠,但對節能減碳、環境保護卻非常重視;潘董經營企業有成,取之於社會,更記得回饋社會,同時也不忘栽培員工學習成長,幹部與職員皆對其領導佩服有加。台灣恩慈甫於今年(2023年)10月 榮獲勞動部職安署職場健康服務績優單位-楷模企業獎的殊榮。

 

展望未來,公司持續朝向淨零排放道路前進,目前正在建立智慧化生產線MES系統,期望透過高度自動化及智能化製程管理提升產品品質與效率外,還可以大量減少紙張的使用,達到環保節能的效果;同時也預計明年開始陸續將導入ISO 14064-1溫室氣體管理標準、循環包材/使用碳足跡認證包材、ISO 45001職安衛管理系統及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等標準,也規劃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,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,也將溫室氣體盤查、職業安全、循環經濟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一併考量進去,試圖建立產業節能新標竿,開創綠色轉型之典範,攜手為實踐2050淨零排放目標一起努力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 工研院產服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