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2050能源淨零排放路徑,告訴我們什麼?

新聞資訊 2021-06-23

國際能源署(IEA)在今(2021)年5月18日,發表了第一份全球能源系統達到淨零排放的預測路徑分析報告「2050淨零: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」(Net Zero by 2050: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),盼有助各國制定能源相關政策。

 

報告分析了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,例如2025年禁售化石燃料鍋爐、2030年新車有60%為電動車等;此外,報告還分析了低碳技術的發展,對經濟和能源產業、全球自然資源開採、能源安全等不同面向的影響。

 

報告中所提的「只是一個而非唯一的路徑」(only a pathway, rather than the pathway),實際要達到淨零會涉及行為改變程度、碳捕捉技術發展進度等諸多不確性因素,但以目前各國的政策和減碳進度,要達成淨零排放目標難度很高。

 

全球減碳政策和進程

目前各國政策,離淨零排放多遠?

該報告除了討論淨零排放路徑,還分析了兩個非淨零的情境,「既有政策情境」(Stated Polices Scenario, STEPS)和「宣示目標情境」(Anounced Pledges Case, APC)。

 

「既有政策情境」只考慮各國已完成立法的減碳目標,來估算未來的碳排放。截至2021年為止,有6個國家完成淨零排放立法,包括英國、瑞典、法國、丹麥、匈牙利,以及紐西蘭。

 

「宣示目標情境」則是假設那些已宣示但未完成立法,在未來會達成宣示的目標,例如美國、歐盟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等。

 

 

減碳技術

達到淨零要有那些技術?

減碳的方法有很多,但報告中特別討論了以下七項重點技術:

 

(一)能源效率:能源效率提高可以減少能源使用,直接影響排放量。例如:工業製程效率提升和廢熱回收使用、家用電子產品效能提升及建築節能。

 

(二)行為改變:改變行為可減少能源使用或浪費。例如:改使用低碳的交通方式、增加商品的回收和重複使用,來減少製造時的耗能。

 

(三)再生能源: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,可減少能源使用所產生的碳排。

 

(四)電力化:可減少直接化石燃料使用,再搭配低碳電力可減少碳排放。例如:電動車取代燃油車、電加熱取代瓦斯熱水器。

 

(五)氫能: 可用在不適合電力化的應用(如:長距離交通、部分工業製程)。氫能可大量且長時間儲存,能用在季節性儲能。

 

(六)碳捕獲利用和儲存: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,或是捕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來抵消較難去碳部門的排放。如:航空、重工業。

 

(七)生質能:可從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取得(如:人造林、廚餘),未來將成為是重要能量來源之一。如果搭配碳捕獲利用和儲存後可提供負排放。

 

從淨零路徑的能源配比(下圖)可看出,太陽能、風力、生質能、核能會逐步取代燃煤、石油、天然氣。

 

 

台灣能從報告學到什麼?

(一)要達到淨零排放可行,但極具挑戰性,需要長期且全盤的規劃。目前台灣對淨零排放目標還在評估中,可望在年底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前有相關結果。

 

(二)報告中提出的路徑和時程,可給政策制定作為參考。台灣的減碳進度,明顯落後其它先進經濟體。

 

(三)減碳政策推動需要民眾的支持。台灣人對氣候議題的關心和了解程度,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 環保資訊中心 (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31489)